隨著自媒體興起,寫作成了塑造個人影響力的武器,而且是成本最低的武器。好文章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幫助筆者在網路世界攻城掠地,但怎樣才算是好的文章呢?現今每天推播到讀者面前的資訊成千上百,好文章的標準也不再是以前學校作文課的那一套。
《大人的11堂寫作課》就像是一本快狠準的網路寫作教戰手則,讀完也確實幫助我擴大了寫作的舒適圈,讓我學習如何透過公開寫作鍛鍊自己的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透過建立「讀者思維」,寫出讀起來舒服又能提供價值的文章。
完整的寫作應該包括作者、讀者、內容、互動,缺少這些要素中的某一點都是不完整的寫作,新媒體時代更是如此。
寫作的人,要對這個世界有點意見
起初我寫文章只是想彙整一些客觀的資訊,讓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精華,就像《插畫家都在玩的十月繪畫挑戰》這篇文,讓讀者不必四處搜尋,就可以一次了解各個挑戰的精神及如何參加。不過這種文章其實誰都可以產出,只是看誰願意做、誰做得快。
《大人的11堂寫作課》提到文章價值在於提供新知識、新認知、新方法、新資料、新觀點。起初我不太敢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怕我說得不對,被在這個領域更專業的人指正甚至批評。但如果我不公開寫作,我連被指正的機會都沒有,就永遠不會進步了。而且為了形成邏輯貫通的觀點,我會去閱讀很多資料,過程中也加深了對這個主題的學習,這也是以「輸出觀點」為寫作目標帶來的好處。
寫作就是你對這個世界還有話要說,不要做一個對什麼都無所謂的人,要做個有態度的人,要對這個世界有點意見。
寫你所愛,帶動學習的正向循環
《大人的11堂寫作課》給了很多篩選寫作主題的準則,像是「這篇文章會有多少人看?」、「能引起多少共鳴」、「多少人會想按讚並分享?」但最終仍要回歸到自己想關注什麼。當鎖定一個主題公開寫作,為了輸出更多更深入的文章,自己也必須輸入更多知識,如此形成一個學習的正向循環。
書中鼓勵用關鍵字來發想寫作主題。例如我自己想要學習插畫技巧及個人品牌經營,因此我的文章就都聚焦在這些領域。我從「插畫」和「個人品牌」去列出相關的關鍵字,去思考關注這些關鍵字的人可能對什麼感興趣、可能有什麼痛點或渴望?比起美妝、美食、旅行這類的主題,我的主題算是相當小眾,但因為這是我自己有愛的主題,不管最後多少人看,寫作過程中的學習終究能成為我的養分。
提筆前別忘了把讀者放在心上
與朋友聊天時,在說話當下我們可以藉由對方的表情或動作,感受到「嗯?他好像不太懂,我是不是講得不夠清楚?」而馬上調整講話的內容。但寫作是單向的溝通,下筆時我們無法察覺讀者的反應,因此《大人的11堂寫作課》提醒要用「讀者思維」寫文章。
「讀者思維」首先要確定寫作目的,再來想像讀者是誰、會在什麼情境下閱讀我的文章。以檸檬酸姐姐為例,我設定我的讀者是對畫畫有興趣的人,而且透過社群與網站後台數據,我注意到追蹤檸檬酸姐姐的人大多是25到50歲的女性,且超過70%是用手機看我的文章。因此我的文章架構就要適合手機閱讀,用字和語氣也要考慮到目標族群的喜好。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可以把寫作想像成工作面試,求職者會把公司放在心上,展現自己能帶給公司什麼價值,寫作也要把讀者放在心上,想想自己能帶給讀者什麼價值。跟面試一樣,作者只有一次的機會向讀者展現自己,所以表達要精準到位,同時展現親和力,用平時的語氣真誠表達與互動,而不是用講道理或說教的口吻,單方面闡述自己的觀點或長處。
這是本快速入門網路寫作的教科書
總結《大人的11堂寫作課》這本書,我認為它不是那種引人入勝的書,而是本「網路寫作法則」的教課書。它的編排方式甚至有點像課本,但我這句話並不是在貶損它,反而是誇它有效率。這本書善用各種大小標題和條列式,讓我閱讀時能快速抓出重點,有點像考前複習那樣。甚至有些段落只看標題就能知道大意,所以坦白說這本書我也是跳著讀,節省一些閱讀時間。
在這個知識型創作者盛行的時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不是只有整理客觀資料或知識的乾貨文才能吸引讀者,透過針對特定主題持續寫作,在過程中漸漸養成個人觀點,並藉由符合閱讀情境的文章架構表達出來,也能找到有共鳴的讀者。輸入與輸出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公開寫作能鍛鍊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則決定了寫作能力。